DB14∕T 569-2024 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山西省)
ID: |
4C12BDD1591C4BC087E4D866DCD2512B |
文件大小(MB): |
0.4 |
页数: |
1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CCS CCS CCS,65.020.01 65.020.0165.020.01 65.020.01,B 16 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569—2024,代替 DB 14/T 569-2010,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2024 - 09 - 20发布,2024 - 12 - 20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14/T 569—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虫情监测调查 虫情监测调查 虫情监测调查 虫情监测调查 ..1,5 预测报 预测报 预测报 ...2,6 防控对策 防控对策 防控对策 ...4,7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5,8 防治效果检查 防治效果检查 防治效果检查 防治效果检查 ..6,9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7,附录 A(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无人机监测技术标准参数 无人机监测技术标准参数 无人机监测技术标准参数 无人机监测技术标准参数 无人机监测技术标准参数 无人机监测技术标准参数 ..8,附录 B(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红脂大小蠹发生期距 红脂大小蠹发生期距 红脂大小蠹发生期距 红脂大小蠹发生期距 红脂大小蠹发生期距 ..10,附录 C(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 11,DB 14/T 569—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 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山西山和地理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霍履远、赵珊、郭春苗、阎嘉、卢雅琼、刘沣锐、魏阿沙、李茂林、马月清、常连国、王晓俪、龚梅、张玉蓉、高蕊丽、高晋华、赵鹏、李泽宇、吴旭东,本文件代替DB 14/T 569-2010,与DB 14/T 569-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诱芯制作和诱捕器安装方法(见2010年版的7.3.1.1和7.3.1.2);,b)删除了虫孔注药(见2010年版的7.6.3)和毒丸毒杀用量(见2010年版的7.6.4);,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24年修订稿的2);,d)增加了无人机监测(见2024年修订稿的4.3);,e)增加了档案管理(见2024年修订稿的9);,f)修改了生物防治(见2010年版的7.5);,g)修改了活立木密闭熏杀的操作方法(见2024年修订稿的7.6.1),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 14/T 569—2024,1,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的综合管理程序,规定了虫情监测调查、预测预报、防控对策、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及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脂大小蠹的综合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凝脂,特指红脂大小蠹侵染树木后,虫道内的虫粪、木屑随松脂从侵入孔处溢出形成红褐色漏斗状的凝结物,风化后呈灰白色,4 虫情监测调查 定期普查,4.1.1 调查范围,在松科植物分布区域,重点是风景名胜区、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曾调入染疫原木、活体大树、带皮伐桩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附近、贮木场(点)、集贸市场,以自然界线为单位进行踏查。踏查以油松林为主,同时调查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其他松科树种组成的林分,重点是枯死树或针叶发黄的树,调查林分边缘50m范围、火烧迹地、当年抚育砍伐地伐木、伐桩及周边树木,4.1.2 调查内容,调查树干上有无红脂大小蠹侵入孔、羽化孔、凝脂,或者在树干基部地面是否有风化脱落的红褐色或灰白色凝脂碎沫,4.1.3 症状观察,用解剖工具撬开树干或树根部位的树皮,查看皮层内是否有红脂大小蠹蛀食的坑道痕迹或取食韧皮部后留在坑道内的红褐色细粒状虫粪和木屑,DB 14/T 569—2024,2,4.1.4 详细调查,确认疫情后,应设标准地做详细调查,4.1.5 普查时间,每年一次,4月~9月进行。 信息素监测,每年4月上旬~8月下旬,成虫扬飞期,在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的松林边缘悬挂红脂大小蠹诱捕器,一般每1 km挂1个,每两个月……
……